主持人:林圳
  7月10日後,廣州要效仿臺北,在三成社區實施“定時定點”投放垃圾的改革——如成功,無疑是居民生活習慣的一次革命。
  如今大多數住宅樓的樓道里,每層都設有垃圾桶,居民任何時候扔垃圾都可以。假設你住在11樓,你只要把垃圾扔進11樓的垃圾桶就算完成任務。每天,會有專人逐層收垃圾。
  實施“定時定點”改革後,情形大不同:市城管委將按照200-300戶的規模,在小區設置一個垃圾收集處,同時撤銷各樓層的垃圾桶,環衛工不再逐層收垃圾。居民扔垃圾分為兩個時段:早上7-9時、晚上6-8時半。
  這就意味著:住在11樓的你早上出門,需一手拎垃圾,一手拎包,乘電梯下樓,去找小區的垃圾收集處。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傍晚再扔垃圾。
  據說,面對這一改變,市民可能會有三個星期的痛苦期。
  (相關報道見今天A9版)
  三員議事
  這個痛苦期是繞不過的
  特邀議員
  林琴西
  現在成年人有許多不如我們的兒輩之處,就是我們缺乏“養成教育”,有一些不良習慣,已經幾乎成了我們的本性,所謂“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”。這次垃圾分類改革,之所以說起來易,做起來難,就因為它是一次“改造本性,扭轉習慣”的革命。
  今天這個“痛苦期”是一定要過的。但政府既要有推船上沙灘的大力,又要有體恤民情的措施,比如,對一些老弱病殘的家庭,給予上門服務,還是必要的。
  “雙定投放”也是雙重訓練
  特邀議員
  何龍
  垃圾雖然是垃圾,卻能夠檢測人的文明程度。隨地亂扔垃圾的人,其文明程度就是垃圾級的;規規矩矩處理垃圾者,他們扔掉的也是生活習慣中的垃圾。
  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文明既要靠自覺,也要靠約束。有人說中國人從小缺乏排泄訓練——父母隨時強迫小孩大小便;長大後,這種不規律的排泄就變成了不規律的拋灑。定時定點投放垃圾,也許是對中國人的雙重訓練。對“定時定點”越是感到痛苦,就越說明“雙定”的必要。
  選擇性接軌
  特邀議員
  小喬
  推行垃圾分類以來,質疑之聲亦不斷。比如垃圾車混裝,有害垃圾回收等,遺憾的是,一直未見任何回應,未見與境外接軌跡象。倒是在居民習慣方面首先要求與境外接軌。
  垃圾拎下樓,關乎的是成本,而混裝卻直接關乎成效,孰輕孰重一目瞭然,豈可顧此而失彼?
  林圳  (原標題:你願意拎垃圾下樓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je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