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國觀察
  在一個眾聲喧嘩的社交媒體時代,默克爾樹立了領導力的另一種典範,而勇於改革也成就了德國。
  7月17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60歲生日。按照德國人的傳統,過60歲生日一般要大肆慶祝。而德國剛剛獲得世界杯的冠軍,德國經濟在歐洲一枝獨秀,失業率降到近百年的最低點,可以說,經歷了金融危機的考驗,無論是德國國家還是默克爾個人的聲望,都已經到達了一個歷史性的頂點,是該好好慶祝了。不過默克爾依然故我,只打算搞一個小派對,請德國著名歷史學家尤爾根·奧斯特哈梅爾為來賓作題為《過去——歷史的時間平行線》的報告,在一個“引人入勝的科學氛圍”里慶祝生日。
  這樣的慶祝方式,包括報告所選的題目,都是典型的默克爾風格:低調、實用、簡樸、悶。
  “大媽”成了政治明星
  她從來沒有給人帶來過驚喜,也不會規劃激動人心的藍圖,她的做事風格完全反映出了她物理學博士的理工科背景。
  和當代批量生產的那些巧舌如簧的政治領袖不同,默克爾的從政風格低調乏味。她身形略胖,衣著普通,表達能力不佳,欠缺個人魅力,似乎更像一個家庭主婦而不是一個大國領袖。除了某一次穿著低胸禮服亮相之外,她從來沒有給人帶來過驚喜,也不會規劃激動人心的藍圖,她的做事風格完全反映出了她物理學博士的理工科背景。至於個人魅力或者口才,她完全站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反面。在2013年大選的電視辯論中,她的挑戰者、經濟學家施泰因布呂克的發言簡練而犀利;默克爾則一如既往地嘮叨個沒完,說半天也說不清楚,甚至還多次遭到主持人的警告。
  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媽一樣的人,如今卻成為了全世界人眼裡的超級政治明星,被尊稱為“歐洲女皇”,並多次被評為全球最有權勢的女人。環顧世界,政治領袖民望低迷、施政阻力重重是一個普遍現象,高支持率往往只存在於選舉結束後很短的一段時間,之後就難以為繼。而默克爾是一個異數,自2005年擔任總理以來,她的民望不僅歷久不衰,而且持續上升,在近期因為世界杯和德美間諜風波,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。可以說,在一個眾聲喧嘩的社交媒體時代,默克爾樹立了領導力的另一種典範。
  德國史上最好的時代
  德國成熟了,不再像一戰後那樣不服氣又渴望復仇,他們安心地接受命運的安排,雷厲風行地清算納粹暴行,而且從不吝嗇向受害者道歉。
  而對於德國來說,現在差不多也是史上最好的時候。和英國、法國、俄國這些國際舞臺上地位相當穩定的強國選手不同,德國作為世界強國的歷史很短暫。數量眾多、互不統屬的德意志小邦,在1870年才在俾斯麥的鐵血手腕下得以統一,開始崛起。而此時,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經被瓜分完畢,德國不得不虎口拔牙,和英法一爭高下,去搶奪“陽光下的地盤”。從這時起到一戰爆發的1914年,是德國實力迅速膨脹的時期。只可惜這時的德國年輕氣盛,對歷史和現實缺乏敬畏,一味使用蠻力,在志大才疏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領導下,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敗塗地。一戰後的德國先是陷入惡性通貨膨脹和魏瑪共和國的政治混亂,接著就迎來了希特勒的上臺,德意志民族滿懷復仇的渴望,在狂熱準備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,卻又再一次被徹底碾碎。
  二戰後,德國人不止在軍事上被徹底擊敗,國家變為一片廢墟,而且戰後納粹暴行被揭露,也使得德國人在道義上和文明優越感上徹底失敗。這種民族負罪感深深影響了德國人。終於,德國成熟了,不再像一戰後那樣不服氣又渴望復仇,他們安心地接受命運的安排,雷厲風行地清算納粹暴行,而且從不吝嗇向受害者道歉。最經典的一幕,自然是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的一跪了。德國對歷史的深刻反省贏得了世人贊賞,中韓等國便不時藉此批判日本政府一直不肯正視侵略歷史。
  勇於改革帶來的奇跡
  施羅德政府在1990年代進行了痛苦的福利制度改革,這些措施正是金融危機期間歐洲緊縮措施的翻版,只是德國早行動了十年。
  而在經濟上,德國戰後千瘡百孔,1947年的糧食生產水平只及1938年的51%,工業生產也只有1938年的1/3。但只消20年,西德便出現經濟奇跡,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幫了一把,但西德擁有的技術及人才才是關鍵因素。在此次金融危機之前的德國還是一個“歐洲病人”,與希腊當前的狀況頗為相似。施羅德政府在1990年代進行了痛苦的福利制度改革,改革的措施包括縮短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時間,提高養老金的繳費比例,延伸退休年齡等。這些措施正是金融危機期間歐洲緊縮措施的翻版,只是德國早行動了十年。勇於改革成就了德國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默克爾今天的高民望,是因為她站在施羅德的肩膀上。
  多年來,德國為了避嫌,一直拒絕在安保及外交上擔當更大角色,這是一種德國式的“韜光養晦”。而伴隨著德國政經實力的與日俱增,在國際舞臺該扮演怎樣的角色,成為近年德國內外的熱門話題,德美間諜風波也令這個問題變得迫切。《明鏡》周刊分析認為,德國不能再躲在其他人背後,而是應該領導歐洲扮演獨立政治角色。德國總統高克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表示,德國應更積極派兵海外參與國際事務。這樣一來,如何正確駕馭實力,在提升德國影響力的同時避免重蹈覆轍,就成了關乎德國未來命運的歷史性選擇。
  □趙靈敏(專欄作家)  (原標題:默克爾的生日,德國的選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je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